全国服务热线:020-3069-2157
产品展示 PRODUCTS
联系我们 CONTACT US
手机:
欢迎进入澳亚国际官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澳亚国际官诚信永远不变。
电话:
020-3069-2157
邮箱:
19939408@qq.com
地址:
海南市海口市龙华区大同街道澳亚国际137号
行业新闻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广东惠阳(新圩)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提速换挡
添加时间:2025-11-12

 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部腹地,一片曾经沉寂的土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焕发新生。笔者驱车驶入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新圩镇,但见惠阳(新圩)智能制造产业园内,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,宽阔道路纵横交错,运输车辆川流不息,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景象。短短数年间,这里从昔日的“荒郊野地”迅速蝶变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“智造高地”,成为惠州乃至广东加快融深融湾、对接深圳都市圈的战略前沿平台。

  产业园的崛起,首先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与交通优势。园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,南接深圳坪地街道,西邻东莞清溪镇,是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节点。228、205国道和S358省道贯穿全境,长深高速、博深高速在此交会,特别是深莞惠红色干线和新清大道的贯通,将园区与深圳、东莞的时空距离进一步压缩,形成了内联外通的立体化交通网络。

  “第一次来考察时,这里还满是泥泞,我几乎打了退堂鼓。”广东德创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旺回忆道。这家专注于高性能氟塑料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最终从深圳迁至产业园的梅龙湖组团。江旺看中的,正是这里无可替代的区位潜力。“便捷的交通不仅是物流需求,更是企业运转、市场拓展的生命线。”如今,德创新材料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、航空航天、半导体等领域,对运输效率要求极高,园区的交通优势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
  同样被区位优势吸引的,还有落户长布组团的金吉星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、新型储能设备商贸总部项目。在其施工现场,“长布一号地块”上机器轰鸣,一座占地17.13万平方米的智能化供应链示范基地正拔地而起。“园区辐射深圳平湖南、惠州西及东莞常平铁路货场,紧邻惠州港与盐田港,是铁路与海铁联运的天然节点。”项目负责人郑奕阳描绘着蓝图:2027年完工后,这里将与国铁集团合作进行新能源设备铁路运输实验,承接周边公铁联运转运任务,预计年贸易额可达百亿元级。

  秉承“交通带动产业、产业支撑城市”的理念,惠阳(新圩)智能制造产业园已构建起畅通无阻的发展“动脉”,为“科技、创新、智慧、生态、共享”的产城融合示范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
  企业的纷至沓来与快速发展,离不开园区优越的营商环境和有温度的服务保障。惠阳区深知,过硬的硬件是基础,贴心的服务才是让企业安心扎根、专注发展的关键。

  “刚搬来时,厂区周边道路还没修好,员工上下班要踩泥路。跟政府反映后,短短四个月,进厂的柏油路就通了。”江旺对园区的高效服务印象深刻。他补充道,去年遭遇突发排水问题,政府和物业迅速响应,重新布设管线,避免了车间被淹的情况;今年初道路轻微破损,也在几个月内修复完毕。“这种高效务实,让我们能心无旁骛搞生产,今年产值目标定在1.5亿元。”

  在长布组团,郑奕阳也为“惠阳速度”点赞。“从选址、拿地到建设,每个环节都有专人专班跟进服务。”他介绍,金吉星项目去年1月通过招商会拿下地块,在完成拆迁平整后,仅用三个月就办妥了土地挂牌、证照办理及施工手续,“周期比以往经验缩短了一半,效率惊人,让我们能更专注于项目本身。”

  这背后,是惠阳区持续优化的营商“软环境”。在政策层面,真金白银的奖励措施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。在服务层面,创新打造“惠阳商馆”一站式服务平台,将招商、建设、运营环节“一网打尽”,推动项目从取得施工许可证到竣工验收原则上在18个月内完成,极大节省了企业的时间与制度成本。定期在梅龙湖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的综合服务宣传日等活动,更是将专利申请、用工政策等服务直送企业门口。

  政策有力度、服务有温度、办事有速度,这种政企间的“双向奔赴”,正让惠阳(新圩)智能制造产业园成为企业愿意来、留得住、发展好的投资沃土。

  经过科学谋划与精准布局,产业园内的梅龙湖、红田、长布三大组团已形成特色鲜明、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,成为承接深圳产业外溢和科创成果转化的强大载体。

  作为千亿园区核心区的梅龙湖组团,规划面积13.3平方公里,距深圳龙岗仅约5公里,重点发展机器人、智能装备制造与新能源产业。其分五期建设,旨在打造集研发、生产、生活于一体的智能制造生态圈。

  红田组团则主攻电子信息、高端装备制造及人工智能产业。其中的粤浦·启沃智谷一期项目已签约企业29家,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约28亿元,成为高端制造领域的新锐力量。

  长布组团聚焦智能制造、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。迪芬尼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,实现20亿元年产值,全面投产后年产值有望达到70亿元,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。

  三大组团鼎足而立,共同构建起“深圳研发、新圩孵化”“深圳孵化、新圩转化”“深圳总部、新圩制造”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。目前,园区已汇聚328家规上工业企业、2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产业“含金量”“含新量”持续攀升。数据显示,2024年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63亿元,2025年上半年已达127.78亿元,增长势头强劲。园区内亿元企业达47家,培育了1家国家级“小巨人”企业和57家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产业结构日趋完善与高端化。

  产业园的快速发展,亦得益于惠阳区在盘活存量土地、破解用地瓶颈上的大胆探索与改革攻坚。“长布一号地块”的蝶变便是典型范例。

  这里曾是早期发展的村级工业集聚区,占据着连片的优质土地资源,却因业态低端、效益低下而陷入发展困境。惠阳区创新采用“政府主导、国企介入、社会参与”的改造模式,通过“镇村合作+物业返还+货币补偿”的方式,成功引进了金吉星项目。

  这一“筑巢引凤”之举,不仅项目达产后预计年税收约4500万元,更通过新模式反哺村庄,使村集体年收益实现近6倍的增长,达到408万元,实现了政府、企业、村集体与村民的多方共赢。

  这仅是惠阳区破解土地制约、重塑产业格局的一个缩影。面对“三来一补”时代遗留的大量低效村级工业园,惠阳正以改革刀锋破局:强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,目标是三年整理出5000亩以上产业用地;打响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,深入开展“打铁行动”整治铁皮厂房;以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为抓手,每年推动2至3个面积不低于450亩的低效片区实施改造,持续为新兴产业腾挪空间,注入发展新动能。

  从阡陌田野到现代化产业新城,惠阳(新圩)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加速崛起,是惠州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、深化与深圳都市圈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。它以项目为支点、以交通为动脉、以服务为保障、以改革为动力,正将地理上的“靠近”加速推向产业、创新、人才等方面的“化学融合”。

  目前,园区已确定引进项目13宗,计划总投资46.11亿元,预计达产产值约240亿元。其中7宗项目正在加紧建设,部分有望于2026年投产。随着深莞惠红色干线等外部大通道及内部配套路网的日益完善,以及商业、酒店、休闲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配套设施的同步规划,一个更具活力的“深惠门户、生态宜居新城”正在成为可触可感的现实。

  这片热土,正朝着“智造高地”的目标振翅高飞,让深圳都市圈的技术、市场优势与惠阳的产业基础、空间资源碰撞出更加绚烂的高质量发展火花,其发展蓝图已清晰可见,未来可期。(文琳/文 图片由惠阳区委宣传部提供)

  产品展示 PRODUCTS